这九类现场作业不规范造成的事故隐患,你们现场有吗?
建设施工安全 5月14日

        1. 外围护高度低于操作面

        因为采用了铝模,混凝土浇注完成后K板未能拆除,导致最上面一道支座无处附着,从而影响爬架提升导致操作面高于防护。

        此时需要加强班组协调作业,对支座处K板进行优化,避免问题持续存在。

        2. 爬架上模板等材料堆积严重

        钢筋、铝模构配件、螺杆等材料到处堆放于爬架之上,存在高空坠物和负荷超载的隐患。

        3. 防护不到位

        分片位置、架体顶悬臂段侧向钢板防护、架体底部硬隔离、操作层隔离等不到位。

        4. 附着支座锚固不到位

        支座螺杆双螺帽设置不到位,担心混凝土污染螺纹,有意不露丝扣;部分支座进行了悬挑,未及时设置上拉斜杆;支座螺栓孔设置位置不合理出现开裂现象。

        5.防坠器失效

        防坠器偏位、防坠齿未顶紧、防坠器污染严重等。

        6.提升支座锚固

        提升支座受力时锚固处混凝土强度不足,出现变形过大,结构构件开裂情况;提升支座工作时负荷较大,锚固位置如阳台边梁等结构受力超过设计导致结构出现裂缝。

        目前施工进度普遍较快,特别是进入冬季施工,混凝土强度上升较慢,需要引起足够关注,集团“关于加强混凝土拆模、附着、锚固等早期受荷管理的通知”中也已经明确强调。

        7. 爬架提升

        附着支座缺失导致上端悬臂过大出现主框架外翻。

        8. 支座固定

        支座只有一个螺栓,且支座底部未与结构抵牢,存在支座失稳隐患。

        9. 器件锈蚀严重

        电动葫芦、附着支座等缺少保养,锈蚀严重。

        以上问题通过事前管理、日常巡视等即可及时发现,及时化解,希望大家在大干快上的同时重视重大危险源的管控,杜绝质量、安全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