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因今年情况特殊,可以突破财政赤字不超过GDP 3%的常规
限制,提请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增发1万亿特别国债,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减税降费和对疫情地区进行
转移支付。
三是采取适应财政扩张的货币政策。央行加大购买国债的力度,在二季度疫情缓和后进一步
降准降息。
四是对因此次疫情防控而延长的假期实行补工。为了弥补企业损失,建议允许企业根据自身
情况对该延长的假期实行适当补工,由员工自行选择在一年内的双休日或其他节假日进行补工。
一些地方已经在国务院延长假期决定的基础上再延长若干工作日补工。
五是动员各地区各部门因地制宜出台针对中小企业的纾困措施。对中小企业实行全面减税降
费;对因疫情停工造成的中小企业贷款到期不能还款的予以适当延期;继续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股
权质押进行风险排查及处置工作,将此次疫情定性为不可抗力的外在因素,缓冲因股市下跌而导
致的强行平仓风险。
制造业复工、复产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2月10日复工、复产,是大部分地区规定的,但是企业真正意义上的复工复产依然困难重
重。
一是疫情防控所导致的工人极度短缺。工人返回工厂手续很多,各级政府之担忧确实能理
解,复工申请层层批复、复工培训、疫情防控、人员梳理管控,每一个细节都重要,这确实是无
奈之举;不过只要手续齐全,效率还是很快的。但是工人依然回不来,封路、封村、劝返、拒
入、户籍、住所、隔离时间等问题,这才是导致复工的第一大难点。
二是疫情导致很多产业供应链残缺不全。全国各地大部分企业都有很多外协零部件供应商,
大家都会面临工人短缺、材料短缺、部件短缺的问题。这些企业处于不同城市的不同区域,政策
不同程序不同,恢复生产时间不同、互相匹配极难,这是第二大难点!
三是疫情期间的企业物流运输几乎停顿。除了疫情必需的物资,全国各地设置了各路关卡,
供应商原材料、零部件进不来,复工生产后产品运不出去;同时人员限制流动导致市场拓展极难
开展。尤其是外贸,目前60多个国家限制中国进入,市场损失巨大。此乃第三大问题!
目前控制疫情和及时复工确实是矛盾,处于胶着状态,我们必须做好持久战的准备。但是我
们能熬多久?国家目前要求企业不裁员、正常发工资,可是企业的产品生产不出来,生产出来又
流通不出去,资金不能及时收回来,如何保障员工工资?就怕疫情没有了,工厂也没有了,社会
失去了造血的机器,这比起疫情本身其实更可怕。
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除了现在各级政府所采用的税收等政策以外,建议加快如下几方面改
革:
一是尽快落实农民工在城市落户的有关政策,快速解决制造业用工短缺问题。如果3亿农民工
中有2亿能在城市落户,不仅可以纾解春运压力,还能快速补充城市劳动力、有效延长农民工工作
年龄、年度工作时间,延长人口红利机遇期。